从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出发,高自尊被视为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和谐的核心。萨提亚从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——自我、他人和情境——来理解高自尊的本质及其表现。
一、自我维度:与自己的关系
1.高自尊的个体在自我层面表现出以下特点:
①自我接纳: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,不依赖外部评价来定义自我价值。
②内在一致性:言行与内心感受一致(萨提亚称为"一致性沟通"),不压抑或扭曲真实情感。
③责任感: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,而非 blaming(指责)或逃避。
④成长心态:将挑战视为学习机会,而非对自我价值的威胁。
2.萨提亚的观点:高自尊的人能说出"我足够好"(I am enough),这种信念源于对自我无条件的接纳,而非完美主义。
二、他人维度:与他人的关系
1.高自尊在人际互动中体现为:
①平等的沟通姿态:萨提亚提出的一致性沟通(Congruent Communication)模式,即既能表达自己,也能倾听他人,不讨好、不指责、不超理智、不打岔。
②健康的边界感:既能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,又不会过度牺牲自我或控制他人。
③共情能力:尊重他人的独特性,不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。
④冲突处理能力:在分歧中保持自我价值感,不陷入权力斗争或逃避。
2.萨提亚的观点:高自尊的人相信"我的价值不需要通过压倒他人来证明",因此能建立真诚的关系。
三、情境维度:与环境/挑战的关系
1.在面对外部压力或变化时,高自尊表现为:
①适应性:能灵活调整应对策略,而非僵化地重复无效行为(如萨提亚提到的"生存姿态"中的讨好、指责等)。
②现实评估:客观看待情境中的资源与限制,既不夸大威胁,也不逃避现实。
③创造性解决: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环境,而非完全受制于外界。
④意义建构:从困境中寻找成长的可能性,而非陷入受害者心态。
2.萨提亚的观点:高自尊的人能说"我可以学习与变化共处",将情境视为自我成长的背景而非决定因素。
四、萨提亚理论的核心:三者的动态平衡
1.萨提亚强调,高自尊的本质是自我、他人与情境三者关系的和谐。低自尊的个体往往在这三个维度中失衡,例如:
①忽视自我:过度讨好他人,压抑自己的需求;
②忽视他人:通过指责或控制来维护虚假的自我价值;
③忽视情境:用僵化的应对方式(如否认、逃避)面对变化。
2.高自尊的个体则能在三者间保持动态平衡,形成一致性(Congruence)的生命状态。
五、如何培养高自尊?萨提亚的建议
1.自我觉察:通过"冰山模型"探索自己的感受、观点、期待和渴望。
①一致性沟通训练:练习真实表达自己,同时尊重他人。
②重构家庭规则:挑战童年形成的低自尊信念(如"我必须完美才能被爱")。
③接纳不完美:将错误视为人性的自然部分,而非自我否定理由。
2.萨提亚认为,高自尊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和选择发展的能力。她的经典语录:"问题不是问题,如何应对才是问题。"正体现了高自尊者在面对挑战时的核心态度。
文/来自网络
排版/谢伟
一审/时钰雪
二审/张仲
三审/彭钟山
监制/贵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
备注:(免责声明)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