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18-25岁
到了18岁,一个人就成人了。就意味着,这个人进入到一个人生的成熟阶段。18-25岁这个阶段,是刚刚结束青春期,刚刚开始有点确认自己是谁,自己喜欢什么,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因此,这一个阶段,人充满希望,人也充满着对未知的探索和茫然。
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,这一阶段的年轻人,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是:亲密与孤独。
亲密与孤独
在年轻人的思想和情感上的反映就是要永远地投身于一个亲密伴侣。成熟意味着要平衡自己又想独立又想要亲密关系的欲望。缺少亲密关系,需要面对的消极后果是孤独和自恋。
在这个阶段,个体开始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厚、亲密的情感关系,如恋爱、结婚等。当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相互理解、支持和关爱的亲密关系时,他们会感受到爱与被爱,体验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安全感。
但如果个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这样的亲密关系,或者在亲密关系中遭遇挫折和失败,可能会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,对他人和社会缺乏信任和归属感。发展出亲密关系的人会具有爱的品质,能够与他人建立长久、稳定且充满爱的关系;而未能形成亲密关系的人可能在情感生活中感到空虚和寂寞。
与自我的关系
谈到亲密和孤独,很多人会想到亲密关系,爱情,恋爱等等。但是在埃里克森这里,我觉得亲密对孤独,更多的讲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自我,和协调关系。到了这个阶段,学习虽然还在继续,但已经从书本和考试升级到对人生和自我的思考。人开始变得成熟,独立,这个阶段有如花将要盛开的阶段,充满了精力和希望,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迷茫。
到这一个阶段,一个人建立了自我同一性,有了自己的方向感,逐渐明确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然后他们就进入更广阔的世界,这个世界就是,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。
所以,这一阶段的探索,实际上是自我与关系的探索。都有什么样的关系呢?
除了原来的家人,亲戚,朋友,同学,这里会面对更多的群体和社会关系,也会经历更多的与人一起合作,工作,对抗,竞争,联结,分离……
如何应对这样的关系,如何处理与关系相关的各种事情,这是这一阶段的年轻人一定会面对和经历的事情。凡是关系,必然有两种走势,一是融合,二是分离。
这也就是这一阶段的两大课题,是否能够恰当的平衡融合与分离,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亲密是什么
亲密是一个人与他人,与周围,与社会,与这个世界相交的深度。也就是,你在人生这场游戏中,算一个浅尝辄止的npc,还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好奇的资深玩家。这个资深,并不是世俗的成功与成就,而是,能沉浸在里面,并让自己自己去体会,感受这样的深度的丰富的充沛的体验。
想想我们的心流体验,你做一件事情废寝忘食的时候,你想要好好做一件事,研究一件事的时候……也许外人看来的简单粗糙无聊,但是对你来说那就是充满乐趣和未知的游乐场,可以尽情翱翔。
在关系中也是一样。我们能不能以自己想要的舒服的方式建立关系,能不能在这个关系中享受自己,享受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延展,能不能在关系中获得支持。
小到在陌生人和周围世界中简单的问好和闲聊,大到与另一个原本陌生的人缔结关系,进入深度的联结。朋友,同事,同学,亲戚……在诸多各色各样的关系中,我们怎么调整我们的亲密度,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缔结关系,又如何适应各种各样的关系和人,我们能不能,或者需不需要在多深的程度与人建立关系,建立什么样的关系,这是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亲密的需求。
孤独是什么
孤独并不意味着离群索居。一个身在人群中的人,依然会觉得孤独。亲密与孤独,这并不是一对反义词。
我们如果与人过于亲密,我们势必就要有所撤离,以保留我们自我的独特性。所以,此时我们需要孤独。需要让自己与他人分开。但是,我们如何面对孤独? 如何看待孤独? 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?
这是亲密的另一面。我们能和自己相处,我们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,而在这一阶段的人生课题,从来都不是一定要亲密,或者一定要孤独,而是,能够让自己理解并超越亲密与孤独的限制,在自我和在关系中,获得一些自己的自在。
但是我们聊关系,首先是有一个自己,我们得有稳定的自我,才能恰好的处理各种关系,而我们在处理和面对各种关系中,也在思考怎样才是对自己更有用的方式和策略。所以,这一阶段,同样可以看到带着过去长长的与自我有关的影子。
同样,我是什么人,我有什么样的能力,我有怎样的目标,我有多相信这个世界,我有多信任自己……这些内容,也在影响着人们如何与他人和世界建立关系。这个世界包括工作,包括团队,包括兴趣爱好,自然也包括人。
总体来说,这个阶段,就是前面阶段的一个开花的过程,经历过学习和能力的培养,我们要如何实现自己,这就是第一步。如果我们只把眼光看到,什么专业能赚钱,什么专业好找工作,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,而忽略了一个人的动力和ta过去的经历,那么这些目标注定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的,或者,即便实现,也一定会经历巨大的迷茫和震荡。而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,都是很自然的随着自己的节奏,知道自己是被爱的,知道他人可以信任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知道自己如何可以实现目标,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,知道自己是谁,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……,那么到这一步,ta所热爱的,ta所想要靠近的,建立亲密关系的,都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。
但一个人如果在之前的过程里都是迷茫,比如,ta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爱和被接受,不知道如何信任他人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也对于自己的目标迷茫,不确定自己的能力,也不清晰自己是谁,那么,ta想要成为的人就很可能是个空中幻影,看上去可能雄伟成功,但是,很多时候,都是在不停的验证ta所迷茫和不确定的过往。
人生课题及应对
这一阶段的人生课题,就是亲密还是孤独。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题,要亲密,还是要孤独。事实上,比这复杂的多,人在这个阶段所思考和探索的,是要怎样的亲密,怎样的保持自我,如何能获得这样的亲密,在自我和亲密关系中间,建立一个平衡。
我们要如何面对这样的阶段?
有两个方向:
1) 接受这个课题
2) 以这个课题为开始,对过去进行疗愈
接受这个课题
因为是人生课题,年轻人在这个阶段会有极大的动力和愿望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关系,深的,浅的,各种各样的;而平衡的建立,一定是经历尝试和失败的。所以,年轻人在这个阶段,一定是会经历一些在关系上的思考和伤痛的。比如失恋,比如对父母的失望,比如友谊的破裂等等。这些事情经历过,一个人才能变的更成熟的来面对关系。
所以,如果这个阶段的年轻人,在恋爱,在受伤,我们至少要有一个认知,就是这是这个阶段要走的路,因此,并不需要特别的做什么,知道这是要经历的,就陪着他们经历就好。
他们并不需要更多的道理,也不需要额外的保护,他们就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,在这一场混乱的,有时离谱的,错综的关系的变化中,他们会更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力量,也更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每个阶段的课题,其实也是前面阶段的开花结果。
我们之所以称为人生课题,是因为我们需要看到,这就是走人生这条路所必经的路线,没什么可说的,就是,我们需要走,会经历困难和困顿,但,这都是往前走所必须要经历的。
疗愈过去
同时,我们也可以看到,作为一个结果,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结果中,去反推自己过去的经历。
Ta爱不爱自己,如果爱自己,ta不会让自己陷入过于危险的境地,ta晓得要保护好自己;
Ta信任不信任自己,如果信任自己,ta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,被人pua,因为ta更相信自己的判断;
Ta有没有目标感,如果有目标,ta不会让自己沉入关系变成恋爱脑,因为在ta的认知里,关系与自我是共赢的方式,而不是求而不得的执念;
Ta有没有自己的能力,如果有,那ta会相信用自己的方式,可以建立对自己好的关系,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么自恋到觉得自己唾手可得一切,要么过度的自我怀疑,自卑的无法动弹。
一个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,也就能与他人好好相处。
我们常说,在关系中,最需要跳出的循环,就是自证,任何时候,只要自证,你就输了。
但是,有没有想过,自证证的是什么呢?
所有我们需要自证的,都是因为我们在过往0-18岁所缺失的。
我们需要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需要证明自己和他人是值得信任的,需要证明自己是有目标的,需要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……
非常残酷的现实是:凡是我们需要证明的,都是因为我们缺失了。
所以,告诉自己要爱自己,要信任自己他人,要相信自己有目标,建立自己的目标,要相信和培养自己的能力,这都是画饼。
你没有,你才要告诉自己。
所以什么是疗愈?
疗愈是你借助环境,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匮乏,真正的去理解自己的匮乏,然后带着匮乏,走向新的滋养。
当你有了,自然就不自证了,当你有了,自然就生长出来了。
所以,所有的人生课题,都是一个可以去梳理自己,让自己重新生长的机会。
文/来自网络
排版/谢伟
一审/时钰雪
二审/张仲
三审/彭钟山
监制/贵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
备注:(免责声明)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